贸易做买卖而已,哪来的“战”?
1
“毛衣战”是非常糟糕的概念,这几年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类词汇不断进入我们普通人的视野,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说实话,特别烦,普通人的生活不应该这样大比例地充斥这种话题。还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恕我不能把这个词原本的三个字打出来,理解就好。
概念是一种工具,是人类思维的独特产物。因为有了概念,世界不再是混沌一片,人们可以利用这种工具认识世界,发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改善自己的处境。正确的概念是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如果一个概念从根本上就经不起推敲,那么通过这个概念所看到的世界也必定是混乱不堪的,离“真实”差了十万八千里。
“贸易”跟“战争”这对原本互相矛盾的词汇放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概念,乍一看还挺顺口,不经过大脑的话还挺像那么回事,结果就是给人造成不易察觉而且几乎不可挽回的误导。
2
“贸易”是交易行为的比较正式的说法。交易,市井一点说就是“买卖”,社会一点说就是“生意”,学术一点说就是“交换”,高端一点说那就是“贸易”。都一样,就是个大小的分别,不过要是想选一个最准确的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说法,那还是比较学术的“交换”。
贸易说到底就是交换,是比较大规模的交换。交换的前提是个人财产,理论上讲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还原到一个具体的人在支配财产,无论这个财产是不是属于他。一说起国际贸易好像都是国家们在做生意,美国跟中国做生意,美国跟日本做生意,美国跟英国做生意,这就是经不起推敲的。
你当然可以以国界为分界线计算一个收支的货币总量,但是这个总量也就只有一个统计意义而已。把画面稍微放大一点看,人们以为的美国跟中国的贸易,实际上是千万家注册在美国的和注册在中国的公司在做贸易。
把画面再进一步放大,会发现无论公司架构如何庞大,公司之间的贸易最终都是错综复杂的个人交换行为的总和。公司的盈亏最终都是人的盈亏,公司的成败最终都是人的成败。
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工具又是目的,再说直接一点,人是别人的工具、自己的目的。上班或者创业本质上都是做别人的工具,为别人实现他们的目的,同时获得回报,用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商业让一个人只需掌握一技之长就可以享受到绝大部分商业文明的成果。
3
战争则恰恰相反,战争的本质是掠夺和杀戮,而就获取财富的方式来说,掠夺正是交换的对立面。掠夺也是人的行动,理论上讲,一切掠夺行为同样可以还原到两个具体的人,一个是掠夺者,一个是被掠夺者。
战争看起来是国与国之间发生的,实际上所有所谓国与国之间或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战争,都是一些具体的人借着“国”或者“民族”的名义发起的。还是把画面放大,这次我们一步到位拉到人的近景,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军队之间的战役最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杀戮。
跟公司贸易不同的是,战斗双方没有“盈亏”,只有“亏”,无论伤敌多少,自损多少,这里面的损失最终也都必定是具体个人的损失。
在这个过程中人不是人,只是对方眼中待杀的野兽,连工具都不是。战争没有创造价值,只有纯粹的消耗,消耗财富,消耗人命。
如果一定要说战争有什么创新的地方,那也只能是杀人方法的创新。如果说贸易让人类走向文明,那么战争则让人堕落回野兽。
4
理清了“贸易”和“战争”的概念,我们再来看这个四不像的合成词。
这个词当然有它的特定含义,一般就是一国政府针对别国企业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关税壁垒,以阻止别国商品进入本国。拜川某人所赐,最近两年我们对这个太熟悉了。
还是用前面放大镜头的方法,川普政府封禁TikTok,理由是国家安全、信息安全什么的。我们先不管他真实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Facebook或者其他什么国内企业游说,最终受到侵害的还是TikTok和他们的美国用户。看清这个事实代表的是一种基本的是非观,你也可以说我没有“大局观”或者“全球视野”什么的,这种高端的东西我确实没有。
有鉴于最近其他作者遇到的莫名质疑我就多说一句,反对那个并不代表赞同这个,冤有头债有主,这边扎克伯格进不来也并不是那边不让张一鸣进去的理由,说的有点绕,但我觉得不难理解。如果觉得美国还是什么自由主义的灯塔,麻烦先搞搞清楚什么是自由主义,再看看美国政府今天什么德行,再用“国际视野”确认一下自己对美国的认知还是否准确。
这时候你会发现,因为这个黑白混合的概念,人的思考也变得不黑不白,眼里只剩下铁板一块的集团、阵营们。自己要么站在这个阵营,要么站在那个阵营,就是看不到具体的人的具体利益和损失,看不到人的基本行动权利。
TikTok把生意做到美国,做到全世界,服务了更多用户,这是贸易,是文明。美国政府的无端封禁损害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正当利益,这是侵犯,是野蛮。
文明与野蛮的区分如此简单,但好像还是比选边站队难了不少。